白令海盆pCO2分布特征及其对北极碳汇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陈立奇
高众勇
王伟强
杨绪林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2]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3]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北京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4] 厦门 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5] 厦门
关键词
pCO2; 北极碳汇; 水团运移; 白令海; 楚克奇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1.15 [海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所观测到的白令海及楚克奇海表层海水CO2分压(pCO2)的变化及其异常,研究了白令海盆pCO2的分布特征及与周围水文环流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具有高生产力的白令海陆架区不同,在白令海盆观测区内,叶绿素整体水平较低,生物作用不是pCO2空间分布的主要调控因子,而水文环流要素呈现出重要影响,是典型的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NLC)海区,研究表明,白令陆坡流(BeringSlope Current;后变性为阿纳德尔流,Anadyr Current)对白令海盐pCO-2空间分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HNLC的白令海盆流过来的白令海亚北极水,将补充西北冰洋夏季几乎耗尽的表层营养盐,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强对大气CO2的吸收能力,形成有机碳汇;另一方面,注入白令海的淡水来源的无机碳在白令海没有向深海输出,多数会通过阿拉斯加沿岸流注入北冰洋,形成一个重要的无机碳汇,这两大碳汇都在北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反馈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81 / 79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高爱国 ;
陈志华 ;
刘焱光 ;
孙海清 ;
杨守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2) :148-154
[2]   加拿大海盆上、下跃层水形成机制的同位素示踪 [J].
陈敏 ;
黄奕普 ;
邱雨生 ;
金明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2) :127-138
[3]   北冰洋考察区海-气CO2的分布特征和通量研究 [J].
王伟强 ;
黄宣宝 ;
杨绪林 ;
陈立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2) :119-126
[4]   楚科奇海与白令海沉积物中碘的纬向分布 [J].
高爱国 ;
刘焱光 ;
张道建 ;
孙海清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2) :155-162
[5]   北冰洋夏季开阔洋面和浮冰近地层热量平衡参数的观测估算 [J].
卞林根 ;
高志球 ;
陆龙骅 ;
张雅宾 ;
C.Roger ;
X.D.Zhang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2) :139-147
[6]   北冰洋海冰厚度穿透雷达探测与下表面形态特征分析 [J].
孙波 ;
温家洪 ;
康建成 ;
罗宇忠 ;
李院生 ;
何茂兵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1) :951-958
[7]   南极和北极地区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 [J].
陈立奇 .
地学前缘, 2002, (02) :245-253
[8]   南北极海区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 [J].
高众勇 ;
陈立奇 ;
王伟强 .
地学前缘, 2002, (02) :263-269
[9]   北冰洋、白令海226Ra的分布及其水文学意义 [J].
邢娜 ;
陈敏 ;
黄奕普 ;
蔡平河 ;
邱雨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5) :430-440
[10]   南大洋二氧化碳源汇分布及其海-气通量研究附视频 [J].
高众勇 ;
陈立奇 ;
王伟强 .
极地研究, 2001, (03) :17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