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血内皮祖细胞移植改善肢体缺血的研究

被引:21
作者
杨晨
张志华
卢士红
杨仁池
钱冠清
韩忠朝
机构
[1]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天津,天津,天津,天津,天津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脐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3 [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研究脐血来源血管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的移植对局部缺血的恢复作用。方法 脐血CD133+ 细胞在体外诱导扩增 10~ 14d后 ,收集贴壁梭形细胞 ,检测其内皮细胞特异标志的表达。将荧光标记的贴壁细胞从尾静脉移植到后肢单侧缺血的裸鼠体内。结果从脐血CD133+ 细胞中可诱导出EPC ,表现为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的贴壁细胞。移植后 ,可整合到缺血部位新生血管内。移植EPC后裸鼠缺血后肢的毛细血管密度、血流灌注及坏死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缺血手术后 2周EPC组的缺血肢 /正常肢的血流比由 19 1%± 3 1%恢复为 77 3%± 5 6 % ,而对照组仅恢复为 4 0 6 %± 3 4 % (P <0 0 0 1) ;缺血后肢的完全恢复率由对照组的 1/10上升至 7/12 (P <0 0 5 )。缺血局部VEGFmRNA上调 ,体外VEGF对EPC具有趋化作用。 4h内趋化到下腔的细胞数为817个± 33个 ,而对照组为 4 74个± 6 2个 (P <0 0 5 )。结论 脐血CD133+ 细胞能诱导EPC ,体内移植后能促进肢体缺血的恢复 ,而缺血局部上调的VEGF表达可能是EPC定向整合到缺血局部的关键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脐血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和诱导分化 [J].
张志华 ;
杨晨 ;
李宗金 ;
钱冠清 ;
杨仁池 ;
丁顺利 ;
韩忠朝 .
中国微循环, 2003, (02) :78-81
[2]   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研究进展 [J].
杨晨 ;
杨仁池 ;
韩忠朝 .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02, (05) :39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