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伶仃洋COD、DO的垂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19
作者
林卫强
李适宇
机构
[1]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2]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广东广州
[3] 广东广州
关键词
COD; DO; 层化; 珠江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1999年夏季对珠江口伶仃洋的COD、DO、盐度、温度等项目进行大规模的调研 ,结果表明 :在伶仃洋咸淡水交界海域 ,COD、DO垂向层化现象明显 ,根据其层次结构可分为上中高下低型、上高中下低型、上下高中低型。受淡水径流、咸水入侵和太阳辐射的影响 ,伶仃洋夏季存在稳定的温密跃层 ,水体出现层化。层型水体是影响COD、DO垂向分布最主要的因素 ,底泥和再悬浮有机物的降解耗氧是导致底层水体DO降低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珠江三角洲污染物对东四口门通量影响分析 [J].
逄勇 ;
李毓湘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50-55
[2]   珠江口伶仃洋枯水期十年前后的水质状况与评价 [J].
林洪瑛 ;
韩舞鹰 .
海洋环境科学, 2001, (02) :28-31
[3]   陆源污染物对珠江口水质的影响──珠江八大口门10年水质监测成果分析 [J].
唐锦萍,林南芳,黎绍佐,鲜于开耀 .
人民珠江, 1996, (03) :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