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D61、CD62p的表达和血浆vWF含量的变化及药物干预作用

被引:3
作者
周雪艳 [1 ]
杨萍 [1 ]
郑德明 [1 ]
袁志宏 [2 ]
周传开 [2 ]
郭君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内科
[2] 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vonWillebrand; 急性病; 综合征;
D O I
10.13481/j.1671-587x.2006.05.053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血小板脂膜蛋白(CD61)与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关系及奥扎格雷的干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6例ACS患者硝酸酯+奥扎格雷钠治疗前后静脉血CD62p、CD61和血浆vWF的表达水平,对两者在ACS时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设2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结果:ACS患者CD62p是[(89·60±6·98)%],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40·88±7·56)%](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下降至(66·11±8·7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其水平变化与vWF、心绞痛和缺血ST-T改善一致;CD61表达量为(91·38±6·97)%,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药物干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差性(P>0·05)。结论: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且与vWF和临床症状有很好的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76 / 87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进展(1)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J].
陈纪林 .
中国循环杂志, 2004, (01) :6-7
[2]   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体积变化观察 [J].
刘哲 .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03) :257-257
[3]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周围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J].
彭丽萍 ;
左孟华 ;
王春喜 .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01) :52-54
[4]   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的表达与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J].
王立茹 ;
杜雪平 ;
崔建英 ;
赵丽 ;
王青 ;
史斌 .
中国循环杂志, 2000, (06) :14-15
[5]   Elevated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at discharge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redict recurrent instability [J].
Biasucci, LM ;
Liuzzo, G ;
Grillo, RL ;
Caligiuri, G ;
Rebuzzi, AG ;
Buffon, A ;
Summaria, F ;
Ginnetti, F ;
Fadda, G ;
Maseri, A .
CIRCULATION, 1999, 99 (07) :85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