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间的“人类贫困”:近似度量与分析

被引:4
作者
张衔 [1 ]
付彤杰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
关键词
人类贫困; 近似度量; 比较分析;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09.10.009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贫困是对人类发展的最大挑战。按照阿马蒂亚.森的理论,贫困本质上是一个能力问题,是机会和能力的被剥夺。基于这一深刻的观察视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7年提出了"人类贫困"的概念,并创造了用以度量人类贫困的指数"HPI"(Human Poverty Index),从而丰富了反贫困理论和实践。人类贫困问题迅速得到中国学者的重视。由于很难在地区水平获得完全满足"HPI"的统计数据,中国地区间人类贫困的定量研究一直处于缺失状态,这不利于完整认识中国的贫困问题。遵循"HPI"的理论内涵和方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构造的拟人类贫困指数"SHPI"是现有条件下"HPI"的理想替代物。运用"SHPI"对2000年和2005年中国各地区人类贫困的近似度量和比较静态分析填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缺失。定量分析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一定水平后,高收入地区与低收入地区在出现高程度人类贫困方面不再有显著差异。这一发现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贫困与饥荒[M]. 商务印书馆 , (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 2001
[2]  
人类发展报告.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