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对水稻发育期模型的认识

被引:14
作者
郑国清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关键词
作物模拟;“水稻钟”;导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分析“水稻钟”模型等3个发育期模型的参数个数及其生物学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推证,揭示了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模型中的感温性系数P、Q并不相互独立,3个模型在描述水稻的感温性方面,可在“水稻钟”模型中求得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福建省水稻品种生育期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J].
甘维廉,李文,陈丽璇,张令钊 .
中国农业气象, 1996, (04) :1-7
[2]   水稻发育温度效应的非线性模型及其应用 [J].
殷新佑 .
作物学报, 1994, (06) :692-700
[3]   棉花生育期模拟模型的研究 [J].
李秉柏 ;
方娟 .
棉花学报, 1991, (02) :59-68
[4]   水稻计算机模拟模型及其应用之一 水稻钟模型——水稻发育动态的计算机模型 [J].
高亮之 ;
金之庆 ;
黄耀 ;
张立中 .
中国农业气象, 1989, (03) :3-10
[5]   影响作物发育速度的非线性温度模式 [J].
沈国权 .
气象, 1980, (06)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