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学校武术考论

被引:13
作者
吕思泓
机构
[1] 齐鲁工业大学体育与文化产业学院
关键词
武术; 民国; 学校; 教育;
D O I
10.16470/j.csst.201601003
中图分类号
G852 [中国武术];
学科分类号
040304 ;
摘要
通过梳理文献史料,对民国时期学校武术(文中也称"国术")开展的历史背景、介入其中的社会角色及其作为、学校武术教育状况进行深入考证,从不同视角对民国学校武术做出评价和反思。研究认为:精英基于强种、卫国与保存国粹的目的对武术的提倡,是学校武术发展并成为重要传播途径的主要动力;学校武术在精英的努力下持续推进,基本实现了武术在学校课程中的主流化;除进行形式多样的武术教学之外,学校武术的推行,还依赖地区武术运动的社会基础、当地国术团体的积极作为、当地政府的配合3个重要条件;武术师资呈三元结构且此消彼长,师资培训堪忧,中、小学武术课时有限,教材编制标准不一。整体观之,民国学校武术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时代需求,但其历史功绩差强人意。学生个人兴趣需求被国家、民族观念和对抗西方体育的观念所宰制,其竞技化努力成效不明显,在西方体育教育框架下发展而遭遇诸多弊端。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M]. 中国书店 , 《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编委会, 2007
[2]  
中国武术史[M]. 人民体育出版社 ,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 1997
[3]  
中国近代体育史资料[M]. 四川教育出版社 ,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著, 1988
[4]  
参观江苏省立各学校第二次联合运动会记 .2 张世鎏. 教育杂志 . 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