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不同岩土组成坡地的降水入渗与林木生长

被引:18
作者
杨忠
熊东红
周红艺
张信宝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
[3] 成都
[4] 成都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岩土性质; 降水入渗; 林木生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6 [森林土壤改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坡地对降水的入渗能力是决定干热河谷坡地土壤水分条件和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坡地入渗能力低是造成干热河谷土壤干旱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岩土孔隙状况的差异,不同岩土组成坡地的入渗能力差异较大.片岩坡地入渗速率为1.40~8.67 mm/min,砂砾层坡地为6.33 mm/min,砾石层坡地为0.69~2.20mm/min,轻度侵蚀泥岩坡地为0.6~1.3 mm/min,强度侵蚀泥岩坡地为0.03~0.63mm/min.泥岩坡地土体粘重板结,入渗能力弱,天然降水入渗少,对土壤水分的有效补充较少.在干旱季节土体极其干旱,林木生长停止,甚至受到干旱的生理伤害枯死,林分生产力低,极难恢复森林植被.片岩坡地、砾石层坡地、砂砾层坡地等石质山地土体裂隙发育,入渗能力强,天然降水入渗多,对土体水分的有效补充较多,在干旱季节岩土深层有少量有效储水供林木吸收利用,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的水分需要,林木生长较泥岩坡地上的林木生长快,林分生产力高.干热河谷的植被恢复应针对不同坡地类型生境的土壤水分条件,主要依靠优势生活型植物种类,进行乔-灌-草不同生活型植物类型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植被与生境土壤水分条件的群落生态关系,方能达到成功的目的.另一方面,增加降水入渗的造林整地措施和集流入渗的工程措施是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技术关键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3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