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其保持系蛋白质多肽的比较研究

被引:7
作者
许仁林
姜晓红
师素云
刘蔼民
易琼华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南京,南京,南京,南京,南京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蛋白质多肽; 单向SDS-PAGE;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单向SDS—PAGE结合蛋白质铬银染色技术对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和其保持系的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的蛋白质多肽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系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生殖器官(穗子)上的差异比营养器官(叶片)上的差异更为显著。在成熟穗上,叶绿体可溶性蛋白不育系有25条带,保持系仅16条带,两者间有19个多肽不同;线粒体可溶性蛋白不育系有28条带,保持系比不育系少30.1和21.8KD两个多肽;细胞质可溶性蛋白丙酮沉淀物的水溶性蛋白组分不育系有24条带,保持系为29条带,两系间却有7条多肽存在差别;细胞质可溶性蛋白丙酮沉淀物的SDS-增溶性蛋白组分不育系有18条带,保持系只有11条带,两者间亦有7条多肽出现差异。由此可以看出,水稻野败型CMS表型的表达可能需要较多个基因的启动和关闭,既与叶绿体和线粒体有关,还涉及到核基因组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46 / 452+487 +487-48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普通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多肽的电泳比较研究 [J].
司智海 ;
刘植义 .
遗传学报, 1991, (01) :44-50+101
[2]   水稻线粒体atpA基因的克隆及其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 [J].
李大东 ;
王斌 .
遗传, 1990, (04) :1-4+28
[3]   红莲型和野败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DNA(mtDNA)的比较研究 [J].
梅启明 ;
朱英国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0, (01) :25-33+109
[4]   水稻线粒体基因组翻译产物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J].
刘祚昌 ;
赵世民 ;
詹庆才 ;
陈一吾 .
遗传学报, 1989, (01) :14-19
[5]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线粒体COⅠ、COⅡ基因组织结构差异的分析 [J].
刘炎生 ;
汪训明 ;
王韫珠 ;
卓德艮 .
遗传学报, 1988, (05) :348-354
[6]   淀粉酶类亏损与水稻三系雄性不育 [J].
庄荣福 ;
黄厚哲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 (04) :494-502
[7]   叶绿体基因组的翻译产物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J].
刘祚昌 .
遗传学报, 1986, (03) :201-206
[8]   水稻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生化遗传研究 [J].
楼士林 ;
黄厚哲 ;
王候聪 ;
陈如铭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4, (04) :466-477
[9]   高粱线粒体基因组的翻译产物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J].
傅鸿仪 .
遗传学报, 1983, (06) :471-476
[10]   叶绿体DNA(ctDNA)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J].
刘一农 ;
李继耕 .
遗传学报, 1983, (02) :11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