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绿岩带的构造特征──晚太古代大陆裂谷作用证据

被引:4
作者
李江海,钱祥麟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晚太古代,绿岩带,大陆裂谷作用,克拉通改造,山西恒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恒山太古宙绿岩带呈断片或复式向形穿插于片麻岩基底内,绿岩带地层连续性较好,可以恢复出完整的沉积-火山地层序列。主要经历二期变形,早期逆冲褶皱变形和晚期右旋走滑变形。为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变质。构造恢复表明,绿岩带的形成明显晚于基底,并整合其上,且在其演化过程中对基底产生叠加影响,最合适的构造环境为大陆裂谷,在大陆裂谷闭合过程中。绿岩带及克拉通基底曾发生双向的逆冲作用,基底发生重新活动,并且受到开裂时形成的正断层的控制。当裂谷闭合到一定程度,由于受北部刚性基底的制约,横向挤压不再能调节压应力时,发生了右旋走滑变形,并使早先构造线向NEE-EW向偏转。恒山绿岩带对应于五台山区、太行山北段、灵丘南山等地的五台群,有力地证明绿岩带形成于太古代末期-早元古代陆内裂谷环境,代表华北克技通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标志着晚太古代华北克拉通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并发生NE向的刚性破裂。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89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