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转型社会信用危机的根源

被引:3
作者
洪玫
机构
[1]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金融学院
关键词
信用; 信息不对称; 体制转轨; 结构转型;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09.08.008
中图分类号
F203 [生产行业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信用,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具有对应性的失信行为的理论根源及其矫正的理论机制。结合上述分析的结论,本文进一步展开实证研究,揭示了中国转型社会条件下信用危机问题的根源。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论产权制度、市场秩序与社会信用的形成 [J].
刘拥军 .
当代财经, 2003, (01) :15-18
[2]   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信用问题 [J].
王维 .
现代经济探讨, 2002, (10) :32-34
[3]   对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几点思考 [J].
孙育红 .
当代经济研究, 2002, (05) :50-53
[4]   论市场秩序与企业信用 [J].
刘光明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3) :13-21
[5]   信用概念的制度分析 [J].
郭红玉 .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2, (03) :6-8
[6]   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与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 [J].
蒋海 .
财经研究, 2002, (02) :26-29
[7]   制度变迁中的金融博弈与金融风险转嫁 [J].
蒋海 ;
温思美 .
金融研究, 1998, (09) :20-26
[8]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三联书店 , 张维迎著, 2004
[9]  
社会制序的经济分析导论[M]. 上海三联书店 , 韦森著, 2001
[10]  
经济解释[M]. 商务印书馆 , ()张五常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