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在的生物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的方法(英文)

被引:1
作者
唐纪良
冯家勋
陆光涛
奚传武
黎起秦
韦鹏霄
马庆生
机构
[1] 广西大学农业部农业分子遗传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诱导抗性;生物防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76,S435.111.4 [];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通过Tn5诱变、缺失分析和标记置换构建了一个缺失了rpfC基因上游约0.8kb序列的水稻黄单胞菌水稻变种突变株,该突变株被命名为SL3751,在剪叶接种植株试验中,SL3751对水稻广桂110具有极弱的毒性,而在浸种和喷雾接种试验中它不致病.在剪叶时,该突变株能在广桂110叶片中繁殖到每叶含107菌落,这比野生型低两个数量级,SL3751能侵染水稻种子并在随后长成的植株中定殖.用突变株浸种处理广桂110种子,在温室生长植株的分蘖和抽穗期分别剪叶接种野生型菌株,接种14d后,处理植株的病斑长度分别对比对照植株的病斑长39.0%和18.6%.在温室条件下,SL3751预处理广桂110种子能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情指数降低5.3,预效54.6%.1996年晚造,经SL3751浸种处理过的小苗移栽到大田中,在植株分蘖早期喷雾接种野生型菌株后20d,处理植株的病情指数为9.15,比对照植株低3.68.突变株浸种处理对白叶枯病的防效为28.7%.这表明本研究将是一种新的具有发展潜力的生物防治水稻细菌性病害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2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