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商制度对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马琳娜 [1 ]
李政 [2 ]
林建军 [2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研究所
[2]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做市商制度; 新三板市场; 混合交易; 风险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初期,做市商制度在各国家及地区得到普遍应用。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交易制度逐步演变为混合性做市商制度。2014年我国新三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通过对市场整体以及协议转让、做市转让两类股票样本进行比较,文章认为在政策推动、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等因素作用下,新三板市场整体规模、流动性均得到快速提高,做市商制度在流动性改善、价值发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挂牌公司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对分层管理提出了现实需求。提高流动性仍然是新三板市场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认为需要从制度、需求、供给、监管四个方面进行采取积极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新三板的制度创新 [J].
刘纪鹏 ;
韩卓然 .
中国金融, 2013, (07) :39-40
[2]   中国场外市场发展研究——基于国内外场外交易市场的比较分析 [J].
白冰 ;
逯云娇 .
经济问题探索, 2012, (04) :111-118
[3]   场外交易市场运行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李学峰 ;
秦庆刚 ;
解学成 .
学习与实践, 2009, (06) :31-38
[4]  
Market architecture: limit-order books versus dealership markets[J] . S. Viswanathan,James J.D. Wang.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 . 20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