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北坡主要森林群落凋落物现存量月动态

被引:21
作者
郑金萍 [1 ,2 ]
郭忠玲 [2 ]
徐程扬 [1 ]
范春楠 [2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华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凋落物现存量; 季节动态; 森林群落; 长白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长白山北坡4种主要森林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于2006年群落生长季节(5—10月)每月初采用直接收获法对森林凋落物现存量进行连续定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各群落内凋落物现存量大小依次为阔叶红松林(6.43 t/hm2)>白桦林(6.02 t/hm2)>云冷杉林(5.51 t/hm2)>山杨林(5.50 t/hm2);凋落叶和枝现存量占现存凋落物总量的比例最大,达50%以上,其次为半分解物(>35%),花果皮等所占比例较少,各占总量的10%和5%以下。凋落物现存量月动态阔叶红松林、白桦林和山杨林呈双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5月和7月;云冷杉林则呈单峰型变化,峰值仅出现在7月。位于相近海拔高度的阔叶红松林、白桦林和山杨林,凋落物各组分现存量月动态变化趋势相似,其中白桦林和山杨林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凋落枝、皮及半分解物现存量5月和7月较高,凋落叶则呈现下降趋势,而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和枝现存量5月和7月较高,而位于较高海拔的云冷杉林,则与前者呈现不同变化趋势,8月前波动较大,从5月开始明显上升,7月达到峰值,8月后曲线渐趋平缓或略有下降。进一步对阔叶红松林和云冷杉林内凋落叶现存量月动态进行比较得出,阔叶红松林7月份凋落叶现存量高不完全取决于红松叶现存量,主要由色木槭、紫椴和水曲柳等阔叶树种叶凋落物现存量变化决定,而云冷杉林则取决于红松和云冷落叶的凋落物的量。
引用
收藏
页码:4299 / 430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苏南丘陵森林枯落物含水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张增信 ;
闵俊杰 ;
闫少锋 ;
姜志林 ;
张军 ;
张菲 .
水土保持通报, 2011, 31 (01) :6-10
[2]   桂西北喀斯特区原生林与次生林凋落物量及其降解 [J].
曾昭霞 ;
刘孝利 ;
宋希娟 ;
王克林 ;
曾馥平 ;
宋同清 .
生态学杂志, 2011, 30 (02) :201-207
[3]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大量元素归还量的影响 [J].
刘文飞 ;
樊后保 ;
袁颖红 ;
黄荣珍 ;
廖迎春 ;
李燕燕 ;
沈芳芳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1, (01) :137-141
[4]   东江中上游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 [J].
张卫强 ;
李召青 ;
周平 ;
曾令海 ;
王明怀 ;
陈光胜 ;
黎艳明 ;
周毅 ;
郭乐东 .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 (05) :130-134
[5]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凋落物组成及其季节动态[J]. 原作强,李步杭,白雪娇,蔺菲,师帅,叶吉,王绪高,郝占庆.应用生态学报. 2010(09)
[6]   热带尖峰岭和亚热带千岛湖六种凋落叶的分解特征 [J].
窦荣鹏 ;
江洪 ;
余树全 ;
马元丹 ;
郭培培 ;
宋新章 .
生态学报, 2010, 30 (16) :4521-4528
[7]   亚热带6种老龄天然林及杉木人工林的枯落物持水性能 [J].
马书国 ;
杨玉盛 ;
谢锦升 ;
郭剑芬 ;
杨智杰 ;
高玉春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 5 (02) :31-38
[8]   柳杉凋落物在中国亚热带和热带的分解 [J].
窦荣鹏 ;
江洪 ;
余树全 ;
马元丹 ;
郭培培 .
生态学报, 2010, 30 (07) :1758-1763
[9]   三江平原不同群落小叶章枯落物的季节变化及养分累积特征 [J].
王洋 ;
刘景双 ;
窦晶鑫 ;
赵光影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 (01) :74-81
[10]   关帝山华北落叶松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养分动态 [J].
郭晋平 ;
丁颖秀 ;
张芸香 .
生态学报, 2009, 29 (10) :5684-5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