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法律经济学:新知还是旧论——波斯纳与桑斯坦等的论战及其意义

被引:4
作者
胡长兵
陈培秀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行为法律经济学; 波斯纳; 桑斯坦; “互惠人”模型;
D O I
10.19337/j.cnki.34-1093/f.2009.02.022
中图分类号
D90-05 [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行为法律经济学的新近崛起挑战了主流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公设,拓宽了法律的经济分析的研究领域,但同时也引起了主流学者如波斯纳等的诘难。双方在理性概念、经济学行为研究方法的证据支持、"互惠人"模型及其法律应用等论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从整体上观察,论战各方其实只是名义之争,相互融合的趋势显然。作为这次学术论战的潜在影响,国内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将会获得相当程度的促进功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偏好与理性选择:保守主义人士也能接受的规制——行为经济学与“非对称父爱主义”的案例[J]. 科林·凯莫勒,萨缪尔·伊萨查罗夫,乔治·罗文斯坦,特德·奥多诺霍,马修·拉宾,郭春镇.北大法律评论. 2008(01)
[2]   民法私法说还能维持多久——行为经济学对时下民法学的潜在影响 [J].
徐国栋 .
法学, 2006, (05) :3-17
[3]   实验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 [J].
弗农·L·史密斯 ;
赵红军 .
社会观察, 2004, (02) :32-34
[4]  
行为法律经济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桑斯坦, 2006
[5]  
法律理论的前沿[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 2003
[6]  
法律的经济分析[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 1997
[7]  
Behavioral Economics as Part of a Rhetorical Duet: A Response to Jolls, Sunstein, and Thaler[J] . Stanford Law Review . 1998 (5)
[8]  
Theories and tropes:a reply to Posner and Kelman .2 JOLLS C,SUNSTEIN C R,THALER R. Stan.L Rev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