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中性-中酸性岩浆岩的母岩浆来源及铜的成矿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7
作者
赵斌,邢凤鸣,朱成明,赵劲松,蔡恩照,徐祥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岩浆成因,成矿作用,实验研究;
D O I
10.19700/j.0379-1726.1996.04.011
中图分类号
P618.4 [有色金属];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针对长江中下游形成中性和中酸性岩浆岩的岩浆成因和Fe、Cu成矿作用问题,完成了一系列壳幔物质混合物、下地壳物质混合物及中性-中酸性岩浆岩在1000-2000MPa和900-1550℃的水不饱和条件下熔融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地区中性和中酸性岩浆岩可能主要由适当比例的壳幔物质混合物熔化而得的岩浆结晶而成。硅酸盐玻璃的电子探针分析数据没有显示出K与Cu和Fe与Na的相关关系。在含硫体系中,铜在中性-中酸性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介于0.02%-0.23%之间,但多数铜分析值在0.1%以上(大致相当于初始物中15%的铜溶解在硅酸盐熔体中)。余下的部分铜则以Cu、Fe、S组成的小球粒形式不均匀地散布在硅酸盐熔体中。实验结果还表明,中性-中酸性硅酸盐熔体的不混溶性普遍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9+412
页数:1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