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探析

被引:2
作者
王晓青
苑丰
刘武芳
机构
[1]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级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
治理; 善治; 适用; 公民社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23 [国务院];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治理理论体现了当代政府管理的新理念:即由“单一中心、国家绝对主权”向“社会中心、权力多元化”转变。我国的公民社会还不成熟,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治理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一方面,必须把规范的治理作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长期目标,从启蒙的意义上吸收治理理论积极的精神成分;另一方面,治理要与我国的现实政治发展结合起来。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社会自律组织研究 [J].
王春娣 .
江海学刊, 2004, (06) :105-109
[2]   第三部门:市场与政府的非零和产物——兼论我国第三部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J].
王晋 .
政治学研究, 2004, (03) :107-116
[3]   论中国实现有效治理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 [J].
胡元梓 .
文史哲, 2004, (01) :154-159
[4]  
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J]. 郁建兴,吕明再.求是学刊. 2003(04)
[5]   治理与善治制度移植:中国选择的逻辑 [J].
孔繁斌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 (03) :60-64
[8]   善治理论与中国地方治理 [J].
张孝芳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4) :55-59
[9]   治理、善治与中国政治发展 [J].
何增科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2, (03) :16-19
[10]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治的基础和界限 [J].
马长山 .
法学研究, 2001, (03)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