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制下官员免职的法理分析

被引:2
作者
吴鹏飞
机构
[1]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关键词
问责制; 免职; 行政处分;
D O I
10.13660/j.cnki.42-1112/c.010301
中图分类号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问责制下的官员免职在理论上存在性质界定的模糊、规范适用的混乱、行为归类的随意等诸多缺陷,导致这一制度难以发挥监督政府行为之功效。目前,免职作为监督政府官员行为的一种形式,在全国各地积极推行。为此,厘清官员免职之性质对于问责制的发展意义重大。在此基础上,需要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法,为官员免职提供规范依据;设置科学合理的免职行为基准、完善免职处分程序、拓宽免职救济路径,将官员免职行为纳入法治之轨道。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问责与治吏:关于一场风暴发生的逻辑因果 [J].
潘烨 .
新经济杂志, 2008, (10) :18-24
[2]   我国官员问责制的现实思考与完善途径 [J].
侯晋雄 .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8, (09) :33-35
[3]  
四川剑阁县人事局长因酒后扇老人耳光被免职..廖兴发;.华西都市报.2008,
[4]  
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M].杨海坤;章志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行政法学总论.[M].(德)哈特穆特·毛雷尔(HartmutMaurer)著;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
[6]  
行政法.[M].(英)威廉·韦德(H.W.R.Wade)著;楚建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