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川滇泥盆纪的多鳃鱼和大瓣鱼化石
被引:11
作者:
刘玉海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侧缘;
泥盆纪;
眼孔;
石英砂岩;
眶上沟;
眶下沟;
背甲;
多鳃鱼;
鱼化石;
川滇;
D O I:
10.19615/j.cnki.1000-3118.1973.02.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本文记述的多鳃鱼化石系我所于1971年采自云南武定附近的翠峰山组;而大瓣鱼化石则分别于1966年采自四川江油雁门坝的平驿铺组,1971年采自云南昆明附近及宜良的海口组。多鳃鱼类就目前所知是中国特有的一类无颌类化石,最初发现于云南曲靖早泥盆世翠峰山组(刘玉海,1965)。武定的多鳃鱼与曲靖所产有较大差别,它代表一新科——华南鱼科(Huananaspidae fam.nov.)。四川和云南的大瓣鱼各自代表大瓣鱼类(Petalichthyida)的一新属;前者为新瓣鱼(Neopetalichthys gen.nov.),后者为拟瓣鱼(Quasipetalichthys gen.nov.)。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尚未有大瓣鱼的确切记载。四川、云南大瓣鱼的发现,对了解该鱼类的分布及对地层划分均有一定意义。关于翠峰山组和海口组地层,王俊卿和本文作者已在《滇东泥盆系地层中几个问题的讨论》一文中作过记述(刘玉海、王俊卿,1973)。这里将1966年刘时藩同志和作者在江油雁门坝所测平驿铺组剖面记述如下:剖面位置在雁门坝中学新建校舍至深道湾之间,沿雁门坝至杨家院公路测制。剖面记述由新到老。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43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