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的若干重要特征

被引:65
作者
葛全胜
郑景云
郝志新
刘浩龙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过去2000年; 温度(冷暖); 降水(干湿); 不确定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集成已有的高分辨率气候重建序列,分析了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区域差异和已有重建结果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秦汉以来中国温度变化经历了两汉(公元前200~公元180年)、隋唐(541~810年)、宋元(931~1320年)及20世纪4个暖期和魏晋南北朝(181~540年)、晚唐(811~930年)及明清(1321~1920年)3个冷期,其中宋元暖期与北半球存在的中世纪暖期基本对应,而魏晋南北朝和明清冷期分别与黑暗时代冷期和小冰期相当;13~15世纪为气候由干向湿发展的转折点,且中国西部在1500年以前降水变率较小;在温暖气候背景下,北旱南涝是中国东部主要的降水空间格局.此外,已有的温度变化重建结果在公元1500年前分歧较大,但1500年以后一致性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934 / 94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隋唐时期东中部地区温度变化的重建(601~920年) [J].
葛全胜 ;
刘浩龙 ;
郑景云 ;
张学珍 .
科学通报, 2010, 55 (31) :3048-3055
[2]   西北地区气候变化新动态及对干旱环境的影响——总体暖干化,局部出现暖湿迹象 [J].
张强 ;
张存杰 ;
白虎志 ;
李林 ;
孙兰东 ;
刘德祥 ;
王劲松 ;
赵红岩 .
干旱气象, 2010, (01) :1-7
[3]   基于历史文献重建的近2000年中国温度变化比较研究 [J].
郑景云 ;
葛全胜 ;
方修琦 ;
张学珍 .
气象学报, 2007, (03) :428-439
[4]   近千年中国温度序列的建立 [J].
王绍武 ;
闻新宇 ;
罗勇 ;
董文杰 ;
赵宗慈 ;
杨保 .
科学通报, 2007, (08) :958-964
[5]   冰芯记录的过去1000a青藏高原温度变化 [J].
姚檀栋 ;
秦大河 ;
徐柏青 ;
杨梅学 ;
段克勤 ;
王宁练 ;
王有清 ;
侯书贵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3) :99-103
[6]   千年气候模拟与中国东部温度重建序列的比较研究 [J].
刘健 ;
Hans von Storch ;
陈星 ;
Eduardo Zorita ;
郑景云 ;
王苏民 .
科学通报, 2005, (20) :69-73
[7]   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特征和趋势探讨 [J].
施雅风 ;
沈永平 ;
李栋梁 ;
张国威 ;
丁永建 ;
胡汝骥 ;
康尔泗 .
第四纪研究, 2003, (02) :152-164
[8]   千年尺度上冷暖变化的自相似特征研究 [J].
葛全胜 ;
方修琦 ;
郑景云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12) :50-54
[9]   中国东部6区域近1000年干湿序列的重建和气候跃变分析 [J].
张德二 ;
刘传志 ;
江剑民 .
第四纪研究, 1997, (01) :1-11
[10]  
公元1380年以来我国华北气温序列的重建[J]. 王绍武.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