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耗能行业CO2排放强度对生产技术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6
作者
闫俊娜
赵涛
机构
[1]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基金
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
关键词
高耗能行业; CO2排放强度; 生产技术; 投入-产出模型; 敏感性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十一五"时期我国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0%,研究高耗能行业CO2排放强度的敏感因素对实现2020年节能减排目标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对投入-产出模型在研究碳排放或能耗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整体的概述,将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敏感性分析与相关方法进行比较,明确其优越性。然后,以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建立26部门的对称投入产出表,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不同行业生产技术变化对高耗能行业CO2排放强度的影响深度,得出结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技术系数变化对整体高耗能行业排放强度影响最为显著;大多数高耗能行业排放强度对本行业生产技术变化最为敏感;一般而言,直接生产技术系数变化带来的影响大于间接生产技术系数;考虑系数的结构相关性影响后,各高耗能行业排放强度普遍对关键技术系数的变化更为敏感。
引用
收藏
页码:2398 / 240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煤炭—电力合理比价研究 [J].
熊威 ;
何永秀 ;
王冰 ;
朱梦舟 ;
罗涛 .
华东电力, 2012, 40 (02) :198-202
[2]  
化学工业中的节能与CO2减排[J]. 孟硕.石油和化工节能. 2012 (01)
[3]   交通运输业能耗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 [J].
周新军 .
中外能源, 2010, 15 (07) :9-18
[4]   金融危机与我国低碳贸易的发展 [J].
闫云凤 ;
杨来科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0, 12 (01) :82-89
[5]   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 [J].
李艳梅 ;
张雷 ;
程晓凌 .
资源科学, 2010, 32 (02) :218-222
[6]   我国国际贸易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敏感性分析 [J].
赵晓丽 ;
洪东悦 .
国际贸易问题, 2009, (07) :11-20
[7]   一种辨识投入产出模型中主系数的方法 [J].
唐志鹏 ;
王培宏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7, (14) :220-226
[8]   投入产出模型中重要系数的确定方法研究 [J].
许健 .
统计研究, 2003, (09) :53-56
[9]  
The odd coup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carbon emissions economic intensity[J] . B. Davidsdottir,M. Fisher.Energy Policy . 2011 (8)
[10]  
Improving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fossil energy subsidies reform in China[J] . Wei Liu,Hong Li.Energy Policy . 201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