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源区中更新世黄土堆积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7
作者
刘奇 [1 ]
宋传中 [1 ]
崔王 [1 ]
王化可 [2 ]
张妍 [1 ]
王荻 [1 ]
曹宗平 [1 ]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淮河源区; 中更新世; 元素地球化学; 古气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利用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方法,对淮河源区中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含有的化学元素及多种化学元素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区内中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主要以湿热气候为主,淋溶及氧化作用较强;表现在气温上HT-1HT-3的气温较低,HT-4HT-7的气温高,HT-8的气温又相对较低,其变化趋势表现为中更新世经历了从早期寒冷转湿热转温干,中期凉干转暖湿到晚期温湿转暖湿。
引用
收藏
页码:356 / 36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甘肃通渭县黄土堆积区全新世环境变迁 [J].
付淑清 ;
陈淑娥 ;
魏明建 ;
李英 ;
李勇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5, (04) :71-74+78
[2]   最近140ka以来黄土元素地球化学演化及其古气候意义 [J].
程燕 ;
张小曳 ;
鹿化煜 ;
王丹 ;
王旭龙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3) :103-108
[3]   银川盆地第四纪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及沉积环境 [J].
刘平贵 ;
范淑贤 ;
李雪菊 .
地质力学学报, 2000, (04) :43-50+94
[4]   皖南风尘堆积序列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气候记录 [J].
李徐生 ;
杨达源 ;
鹿化煜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4) :75-82
[5]   黄土剖面中古气候变化的地球化学记录 [J].
文启忠,刁桂仪,贾蓉芬,周厚云 .
第四纪研究, 1995, (03) :223-231
[6]  
中国现代土壤磁化率分析及其古气候意义.[J].吕厚远;韩家懋;吴乃琴;郭正堂.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4, 12
[7]   对用Fe3+/Fe2+探讨庐山地区第四纪古温度的讨论 [J].
朱诚 .
地质论评, 1994, (03) :216-220
[8]   论沧州沿海地区第四纪沉积物的Fe3+/Fe2+垂直变化周期性及其应用 [J].
周延兴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4, (02) :103-110
[9]   中国东部第四纪自然环境的演变 [J].
杨怀仁 ;
徐馨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 (01) :121-144+166
[10]  
中国黄土地球化学.[M].文启忠等著;.科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