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的浮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

被引:46
作者
魏戈 [1 ]
陈向明 [2 ,3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2]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3]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实践性知识; 主体性; 教育性; 教师教育;
D O I
10.14082/j.cnki.1673-1298.2019.04.008
中图分类号
G451 [教师];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在一套"投入—产出"的数据逻辑之下,我国教育事业的成功叙事遮蔽了教师的主体性。教师主体性集中体现在教师的教育决策和行动中,需要借助他们的实践性知识得以表达。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正在于促使教师主体性的浮现,从而唤醒教师发展的潜在本质。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主体性的表达媒介,因其意向性、伦理性和超越性等特征,能够帮助教师在稀疏平常的工作中创造教育性事件,彰显其教育性意义。基于来自一线教师的案例分析发现,具有教育性意义的实践性知识与教师的主体性一体两面,二者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相互转化、彼此促进。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创生和发展 [J].
魏戈 ;
陈向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 (06) :107-117+158
[2]  
意向性:现象学方法的基础[J]. 德莫特·莫兰,曹玉辉.学术月刊. 2017(11)
[4]  
今天中小学校长在想什么[N].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影子校长"课题组.中国教育报. 2017 (005)
[5]  
教学机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范梅南, 2014
[6]  
主体性的黄昏[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多迈尔, 2012
[7]  
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陈向明, 2011
[8]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美) 吉鲁, 2008
[9]  
实践理性批判[M]. 人民出版社 , (德) 康德, 2003
[10]  
被压迫者教育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巴西)保罗·弗莱雷(PauloFreire)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