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CT支气管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附视频

被引:10
作者
孙厚长 [1 ]
魏渝清 [2 ]
李喜梅 [3 ]
曹国全 [1 ]
机构
[1]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2]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3] 贵阳医学院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支气管动脉; 血管成像; 解剖学;
D O I
10.13609/j.cnki.1000-0313.2008.07.036
中图分类号
R816.4 [胸部及呼吸系];
学科分类号
1001 ; 100105 ; 100207 ; 100602 ;
摘要
目的:通过16层CT血管成像了解支气管动脉(BA)的三维影像解剖特点,以期为经BA开展的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66例BA显示良好的CTA原始图像进行MPR、MIP及VR三维后处理,观察BA的走行情况、分支数目、开口位置,并测量BA开口处的管径。66例均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分成3组:肺癌组(n=36)、肺转移组(n=15)和非肿瘤组(n=15),并将肺癌组按中央型及周围型分为2组,分别对不同组别的BA管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6例共显示BA 83支,其中右侧74支、左侧9支。BA的类型以右一型为多见(49/66),且常与右侧肋间动脉共干(28/74)。BA开口多位于Th5~Th6椎体水平(63/83),以气管隆突区域定位则以0区为多见(66/83);右侧BA或肋间支气管动脉干多开口于胸主动脉右侧壁(52/74),左侧BA多开口于胸主动脉前壁(5/9)。肺癌组右侧BA内径与转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肺癌与周围型肺癌比较,BA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6层CT血管成像能很好地显示BA的解剖特点,并能立体、直观地发现异位起源的BA,可为经BA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且进一步证明BA参与肺癌(尤其是中央型肺癌)的供血。
引用
收藏
页码:767 / 77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右肋间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解剖分析 [J].
于红 ;
李惠民 ;
刘士远 ;
李成洲 ;
肖湘生 .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05, (01) :35-38
[2]   肺内支气管动脉分布的应用解剖 [J].
杜建颖 ;
李崇谦 ;
陈仲欣 ;
贺能树 .
解剖与临床, 1999, (01) :8-11
[3]   肺癌血供的DSA研究及临床意义 [J].
肖湘生 ;
欧阳强 ;
韩希年 ;
郝楠馨 ;
董伟华 .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7, (07) :11-13
[4]   支气管动脉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J].
李相万,河西达夫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95, (02) :84-88
[5]   支气管肺癌的肺动脉血供研究 [J].
郑如恒,董永华,周康荣 .
中华肿瘤杂志 , 1995, (01) :53-55
[6]  
Embolization of Bronchial Arteries of Anomalous Origin[J] . Concha Sancho,Elena Escalante,Joan Domínguez,José Vidal,Eva Lopez,Joan Valldeperas,Xavier J. Monta?á.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 1996 (4)
[7]  
The bronchial arteries: anatomic study and application to lung transplantation[J] . J Carles,F Clerc,J Dubrez,L Couraud,J Drouillard,J Videau.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 . 199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