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房地产发展路径比较研究

被引:7
作者
欧阳文和 [1 ]
张璇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2] 长沙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院
关键词
住宅属性; 土地制度; 供给模式; 住宅产业化;
D O I
10.14178/j.cnki.issn1007-2101.2011.01.015
中图分类号
F293.35 [房地产市场];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5 ;
摘要
住宅兼具市场属性和福利属性。西方国家大多采用市场性住宅供给和福利性住宅供给并举的模式。1998年以前,中国主要提供纯福利性住宅,而1998年以后则完全是市场化住宅供给。比较美国和中国土地制度、供给模式发现,中国城市住宅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不是打压房地产,而是增加保障性住宅供给。土地的限价供给和住宅产业化是解决城市住宅问题的两个根本因素,它们共同决定着中国城市住宅的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美房地产业内涵、属性及其经济与社会功能的比较研究.[D].崔裴.华东师范大学.2008, 08
[2]  
我国房地产价格演化机理及其相关调控政策的计量分析.[D].王文成.吉林大学.2008, 07
[3]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研究 [J].
康书生 ;
董捷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0, 30 (10) :9-12
[4]   国外住房共有产权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J].
莫智 ;
邓小鹏 ;
李启明 .
城市发展研究, 2010, (03) :114-120
[5]   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与房地产业的发展 [J].
杨俊 .
浙江社会科学, 2010, (03) :10-12+126
[6]   中国住房问题的深层机理分析 [J].
周天勇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0, 14 (01) :42-46
[7]   住宅保障化与市场化机制相关关系研究 [J].
蔡园 ;
李启明 ;
杨嬛 ;
邓小鹏 .
现代城市研究, 2009, 24 (12) :17-20
[8]   中国房地产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J].
张娟锋 ;
刘洪玉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9, 30 (06) :18-21
[9]   住房体制改革以来房地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J].
李文军 .
经济研究参考, 2009, (61) :31-38
[10]   住宅供给模式与社会财富分配 [J].
赵燕菁 ;
吴伟科 .
城市发展研究, 2007, (05)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