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西藏小型猪原代和第一代间部分血液指标比较

被引:13
作者
李洪涛 [1 ]
顾为望 [1 ]
袁进 [1 ]
吴清洪 [1 ]
王万山 [1 ]
林继红 [1 ]
王纯耀 [2 ]
机构
[1] 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2] 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关键词
西藏小型猪; 血液生理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
D O I
10.13705/j.issn.1671-6825.2008.01.012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比较来自高原地区的原代西藏小型猪与其广州第一代子猪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西藏小型猪原代(G0代)25头,G1代35头,常规方法测定血液的9项生理指标(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O)、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EOS)、嗜碱性粒细胞(BASO))和9项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葡萄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EA)、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比较2代之间以及雌、雄之间18项指标的不同。结果:在西藏小型猪9项生化指标中,G0代雌、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G1代雌雄之间TP、BUN、CHOL和AL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代雌性间CREA、雄性间BUN和CRE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9项生理指标中,G0代雌、雄间RBC、HG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1代雌、雄之间只有WB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代同性别间血液生理指标比较:雌性间WBC、雄性间HGB、WBC、PLT和E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代西藏小型猪之间以及雌、雄之间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西藏小型猪可以培育成具有独特特性的实验动物。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西藏小型猪在广州地区的行为学特性 [J].
任丽华 ;
刘运忠 ;
朱少璇 ;
顾为望 .
动物医学进展, 2006, (01) :91-94
[2]   高原藏猪现状与保种策略 [J].
强巴央宗 ;
谢庄 ;
田发益 .
中国畜牧杂志, 2001, (06) :46-47
[3]   巴马小型猪血液生理指标 [J].
王爱德 ;
郭亚芬 ;
李柏 ;
胡传活 ;
魏泓 .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1, (02) :75-78
[4]   巴马小型猪血液生化指标 [J].
王爱德 ;
郭亚芬 ;
李柏 ;
胡传活 ;
魏泓 .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1, (01) :8-12
[5]   兰州地区1489例健康人血液生化正常参考值范围的调查 [J].
王先鸣 ;
王平 ;
司玉春 .
兰州医学院学报, 1999, (01) :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