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成盆前地质结构及其向盆地转化

被引:3
作者
韩永辉
郭正吾
机构
[1] 地质矿产部西南石油地质局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 北支; 张裂; 玄武岩; 红层盆地; 基性岩; 古特提斯海; 二叠纪; 凹陷; 地质构造; 拗陷; 龙门山; 扬子准地台; 扬子地台; 边缘海; 造山运动; 印支运动; 昌都地块; 瑞替期; 地质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上扬子地台周边出露的前震旦纪地层是崆岭群、大别群和黄水河群下伏的条带状混合岩系。它们呈东西向展布在北纬30°—32°之间。航磁资料是一个东西向展布的强磁异常带,为组成基底的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反映。从江汉到四川为基性—超基性岩及其间的最老沉积物构成的一套地层,它们于17—19亿年经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固结并转为陆壳。在其北侧平行分布一个冒地槽和一个优地槽,晋宁运动使其关闭,形成陆壳,镶嵌于四川—江汉陆壳区的北缘。在其南侧广大地区四堡期为洋壳上的优地槽沉积,四堡运动(14亿年)强烈褶皱固结并使具过渡性地壳性质;晋宁期为以板溪群为代表的冒地槽沉积,并超复到川东及江汉地区,晋宁运动在康滇一带形成许多中酸性杂岩体,使其基底不均一,澂江运动则对晋宁运动已基本固结定形的上扬子地台基底进行局部改造(图1)。
引用
收藏
页码:288 / 29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试论古全球构造与古生代油气盆地 [J].
朱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3, (01) :1-33
[2]   中国地壳构造发展的主要阶段 [J].
王鸿祯 .
地球科学, 1982, (03) :155-178
[3]  
中国西南地区晚古生代以来地裂运动对石油等矿产形成的影响[J]. 罗志立.  四川地质学报. 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