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网互联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调度模型

被引:10
作者
魏炜 [1 ]
倪颖婷 [1 ]
罗凤章 [1 ]
徐瑞凯 [1 ]
徐元孚 [2 ]
机构
[1] 天津大学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电力系统灵活性; 热网互联; 可再生能源; 热电联产; 调度; 模型;
D O I
10.16081/j.issn.1006-6047.2017.06.022
中图分类号
TM73 [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为解决冬季采暖期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基于热网互联的应用背景,综合考虑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运行特性、热力管网的互联特性和用户建筑物的蓄能特性,建立电力系统灵活性调度模型。该模型分别以谷荷时段的向下灵活性和峰荷时段的向上灵活性最大为优化目标,在多源互联热力管网的结构下,充分利用不同热电联产机组运行特性的差异,实现对热-电输出功率的合理分配。算例分析表明,在考虑热网互联和建筑物蓄能特性的情况下,所提模型可有效提高不同调度时段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考虑可再生能源电源功率不确定性的电源灵活性评价 [J].
肖定垚 ;
王承民 ;
曾平良 ;
孙伟卿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5, 35 (07) :120-125+139
[2]   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运行灵活性评估 [J].
李海波 ;
鲁宗相 ;
乔颖 ;
曾平良 .
电网技术, 2015, 39 (06) :1672-1678
[3]   电力系统灵活性及其评价综述 [J].
肖定垚 ;
王承民 ;
曾平良 ;
孙伟卿 ;
段建民 .
电网技术, 2014, 38 (06) :1569-1576
[4]   含储热的电力系统电热综合调度模型 [J].
吕泉 ;
陈天佑 ;
王海霞 ;
李玲 ;
吕阳 ;
李卫东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4, 34 (05) :79-85
[5]   平滑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输出波动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 [J].
王成山 ;
于波 ;
肖峻 ;
郭力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2 (16) :1-8
[6]   集中供热系统热动态特性研究综述 [J].
秦冰 ;
江亿 ;
付林 .
煤气与热力, 2003, (11) :694-697
[7]   承担采暖负荷的背压机组电力调峰优化运行 [J].
付林 ;
江亿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0, (03) :81-84+88
[8]  
热电联产技术与管理.[M].孙奉仲等; 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9]  
热电联产.[M].刘志真; 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10]  
含可调控负荷系统的调度灵活性研究.[D].楚成博.山东大学.201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