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及其分布概况的研究

被引:11
作者
朱小阳
吴全安
机构
[1] 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中国农科院品资所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 小阳; 生理小种; 标样; 标准样品; 分布概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玉米小斑病[Drechslera maydis (Nisikado) Subran & Jain=Helminthosporiummaydis Nisikado & Miyake] 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但从1925年被定名以来到50年代末,未见有严重发生的报道。此病的严重流行,与 T 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玉米推广利用有关。李竞雄、魏建昆等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就曾发现我国河北、安徽、黑龙江等地 T 型胞质玉米有严重感染小斑病现象。1961年 Mercado 和 Lantican 报道菲律宾 T 型雄性不育系及其单交种、双交种对小斑病明显感病。1970年 Scheifele 等人在美国发现 T 型胞质玉米对小斑病的感病性加重,同年美国发生玉米小斑病大流行,损失产量165亿公斤。Smith 等人鉴定出玉米小斑病菌 T、O 两个小种,成功地解释了 T 型胞质玉米严重感染小斑病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189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