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具结书的内涵、效力及控辩应对

被引:38
作者
刘原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认罪认罚具结书; 平等协商; 公诉权; 法律帮助;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9.04.019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具结书是我国司法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处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核心地位。具结书的契约本质属性,决定其形成过程应放弃讯问模式而采用充分的控辩平等协商方式。具结内容应包括指控犯罪事实和罪名,起诉书的指控内容应与其保持一致。失效的具结书不得用于指控。着眼于控辩应对途径,具结书文本的结构和内容应作重新设计,以体现认罪认罚从宽的"契约精神"和控辩平等协商的基本原则。此外,本文对公诉权的未来发展思路以及有效法律帮助的实现途径进行了相应探索。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7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司法诚信视野下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J].
刘泊宁 .
政法论坛, 2018, 36 (03) :162-173
[2]   值班律师制度的源流、现状及其分歧澄清 [J].
张泽涛 .
法学评论, 2018, 36 (03) :70-78
[3]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逻辑——基于259个试点案件的分析 [J].
闵丰锦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8, (02) :102-118
[4]   有效辩护问题的再思考 [J].
陈瑞华 .
当代法学, 2017, 31 (06) :3-13
[5]   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的“具结”问题研究 [J].
毋郁东 ;
刘方权 .
海峡法学, 2017, 19 (03) :102-112
[6]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J].
朱孝清 .
法学杂志, 2017, 38 (09) :10-21
[7]   刑事诉讼中变更公诉的限度 [J].
周长军 .
法学研究, 2017, 39 (02) :168-189
[8]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辩诉交易制度的异同及其启示 [J].
樊崇义 ;
徐歌旋 .
中州学刊, 2017, (03) :44-51
[9]   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具结书” [J].
陈烽 .
嘉兴学院学报, 2017, 29 (03) :112-116
[10]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若干争议问题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17, (01) :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