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李永辉
张建新
张会欣
李兰芳
机构
[1] 河北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室
关键词
脑缺血; 线粒体; 氨基胍; 超微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观察选择性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探讨其改善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AG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分别于缺血后2、6、12h给药治疗3d,迅速断头取脑,差速离心法提取缺血侧脑组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总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线粒体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电镜观察了缺血后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及AG对此改变的影响。结果在大鼠MCAO后线粒体NO生成明显增加,线粒体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有明显下降,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缺血2、6、12h给予AG治疗3d与缺血对照组相比NO生成有所下降,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升高,MDA含量下降。电镜结果显示脑缺血后皮层神经元水肿,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消失,且随缺血时间延长损伤加重;AG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元水肿、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化。结论AG能明显抑制脑缺血后线粒体NO生成,改善线粒体能量供应,增加线粒体抗氧化作用,从而减轻脑缺血损伤。
引用
收藏
页码:1501 / 150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一氧化氮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J].
张会欣 ;
张建新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4, (10) :1094-1097
[2]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 [J].
张会欣 ;
张建新 ;
李兰芳 ;
李国风 ;
王超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2, (06) :88-91
[3]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早期缺血性脑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J].
许顺江 ;
张建新 ;
李兰芳 ;
杜新立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0, (06) :64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