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5
作者
韩剑萍
李秀萍
杨德刚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兰州
[4] 兰州
[5] 乌鲁木齐
关键词
乌鲁木齐区域; 城市化; 动力机制; 西北内陆城市;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5.05.002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西北内陆城市区域———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并结合与我国发达地区城市化状况的比较,指出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化具有城市化速度加快、聚集规模水平低、空间差异大、腹地基础薄弱、非农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等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对区域城市化动力机制作了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发现: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以及人口密度与区域城市化进程关系最为密切,对区域城市化进程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区域农村经济基础条件(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劳动力人均产值、非农劳动力比重等)、区域城市经济集聚规模和水平(如工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GDP)以及建城环境(如固定资产投资)等对区域城市化的作用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区域城市化的发展;各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力因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城市规模越小、发展水平越低,影响越大。最后,文章提出了区域城市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为合理引导和有效推进乌鲁木齐区域城市化进程提供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外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J].
花俊 ;
顾朝林 ;
庄林德 .
经济地理, 2001, (06) :696-699
[2]   太原大都市区城市化特征、问题与对策 [J].
郭文炯 ;
白明英 .
经济地理, 2000, (05) :63-66
[3]   以大都市为主导的城市化战略思考 [J].
任远 .
现代城市研究, 2000, (05) :9-9
[4]   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J].
周一星 ;
曹广忠 .
城市规划, 1999, (12) :8-13+60
[5]   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 [J].
胡序威 .
城市规划, 1998, (06) :22-28+60
[6]   杭州都市区经济集聚与扩散机制研究 [J].
李王鸣 ;
陈秋晓 ;
戴企成 .
经济地理, 1998, (01) :35-40
[7]   上海郊区乡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 [J].
刘君德 ;
彭再德 ;
徐前勇 .
城市规划, 1997, (05) :43-45
[8]  
城市地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许学强等编著, 1997
[9]  
城市地理学[M]. 商务印书馆 , 周一星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