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地区奥陶纪层序地层及扬子地区五峰组沉积环境的讨论

被引:38
作者
肖传桃
姜衍文
朱忠德
李艺斌
潘云唐
机构
[1] 江汉石油学院地质系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学部
关键词
层序地层,海平面变化,五峰组深海盆地,扬子地区;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1996.03.009
中图分类号
P535 [区域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将宜昌地区奥陶系划分为三个Ⅱ型层序,并阐述了各层序的体系域特征和形成的沉积动力学机制以及海平面变化对沉积、生物迁移及环境的控制作用。认为研究区奥陶纪存在三个海平面变化旋回:第一个旋回发生于两河口期早期至晚期;第二个旋回发生于两河口期末期至大湾期初期;第三个旋回发生于大湾期早期至五峰期末期,并识别出两个平衡型碳酸盐岩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宜昌地区下奥陶统生物礁均形成于高海平面时期,五峰期早期为海平面的最大上升期,五峰页岩属典型的凝缩段沉积,观音桥段形成于高海平面时期。在对五峰组沉积速率、生态及沉积特征等分析基础上,认为五峰组页岩段和观音桥段均形成于深海盆地环境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太平洋中部晚新生代古海洋环境及事件.[M].许东禹等主编;.地质出版社.1994,
[2]  
层序地层学.[M].梅志超等编著;.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
[3]  
深海等深流沉积研究进展.[M].姜衍文等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
[4]  
海洋地质学.[M].沈锡昌;郭步英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
[5]  
古生物学教程.[M].何心一等编;.地质出版社.1993,
[6]  
长江三峡地区生物地层学.[M].地质矿产部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主编;雷奕振等编著;.地质出版社.1987,
[7]  
海洋地质.[M].[日]奈须纪幸 编;白桦;王小龙 译.地质出版社.1983,
[8]   湖北松滋下奥陶统大湾组碳酸盐岩压实作用 [J].
李建明 ;
刘秉理 ;
朱忠德 ;
胡明毅 ;
周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3, (04) :278-284+359
[9]   晚奥陶世五峰期扬子板块沉积模式 [J].
方一亭 ;
边立曾 ;
俞剑华 ;
冯洪真 .
沉积学报, 1993, (03) :7-12
[10]   五峰期上扬子海古盐度分析 [J].
冯洪真 ;
俞剑华 ;
方一亭 ;
边立曾 .
地层学杂志, 1993, (03) :17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