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分等中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可比性探讨

被引:17
作者
袁天凤 [1 ]
张孝成 [2 ]
邱道持 [1 ]
魏朝富 [1 ]
谢德体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重庆市土地勘测规划院
关键词
农用地; 分等; 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 光温/气候潜力指数; β系数; 重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9.2 [中国土壤地理、土壤调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综合反映区域间气候因子差异性,是农用地分等指数横向可比的关键。①对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可比性影响因素分析表明,β系数的产量比算法具有条件性,国家提供的光温潜力指数与重庆实际存在一定偏差,不同两熟标准耕作制度间作物生育期存在重叠长短差异,导致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偏差;②尝试对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模型进行改进,β系数采用同能量标准粮折算与光温潜力匹配;引入光温潜力协调系数γ,以调整作物间光温潜力偏差和协调不同耕作制度间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偏差;③以重庆市为例,通过改进的算法获得5种作物中稻、冬小麦、玉米、甘薯、油菜的β系数为1、0.99、1.04、0.23、1.66,γ系数为1、1.11、0.90、0.86、1.05;用改进的算法与《农用地分等规程》算法分别计算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对比分析表明:改进的算法有效实现了4个2级区水田和旱地最大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可比,有机整合了各作物光温潜力对不同区域农用地质量的贡献,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GIS的雅安市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J].
赵齐阳 ;
邓良基 ;
杨成建 ;
不详 .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 (04) :811-817
[2]   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工作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J].
王秋香 .
中国土地科学, 2005, (03) :49-53
[3]   农用地分等计算环节与应注意的几个关键参数 [J].
张凤荣 .
国土资源, 2005, (02) :18-20
[4]   黄河三角洲土地生产潜力的GIS评价 [J].
方萌 ;
刘高焕 .
地球信息科学, 2004, (03) :79-83+2
[5]   基于RS和GIS的土地生产力与人口承载量──以向家坝库区为例 [J].
熊利亚 ;
夏朝宗 ;
刘喜云 ;
常斌 .
地理研究, 2004, (01) :10-18+139
[6]   中国农用土地等级评价研究进展 [J].
高向军 ;
马仁会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1) :165-168+2
[7]   FAO-AEZ法计算气候生产潜力的模型及应用分析 [J].
赵安 ;
赵小敏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4) :120-125
[8]   我国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分区 [J].
侯光良 ;
刘允芬 .
自然资源, 1985, (03) :52-59
[9]  
周留根.农业生产力评价分析和优化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
[10]  
TD/T 1004-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