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修复的技术内涵及展望

被引:134
作者
周启星
宋玉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开放研究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开放研究实验室 沈阳
[3] 沈阳
关键词
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技术; 生物降解过程; 超累积作用; 环境安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植物修复是一类治理土壤污染且对环境相对安全可靠的方法 ,具有明显的技术先进性 ,有待全面开发利用。基于特异植物根及特异根圈效应、植物对污染物的同化能力与植物根圈的生物降解作用过程、植物修复技术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环境安全性能的保证、植物修复今后的动向等对该技术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论述 ,对其今后需要重点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探讨 ,旨在促进植物修复技术从小试到中试的发展甚至进入到实际运行的阶段 ,使它在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特别是复合环境污染的安全治理方面发挥切实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Characterization of 14C-naphthol uptake in excised root segments of clover (Trifolium pratense L.) and fescue (Festuca arundinaceae Screb.)[J] . Michael A. Kristich,Otto J. Schwarz.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 1989 (1)
[2]  
Comparison of several important isoenzymes between Bt cotton and regular cotton .2 Ding Zhiyong,Xu Congren and Wang Rongjiang. Acta Ecologica Sinica(in Chinese) . 2000
[3]  
Advances and prospects of in-situ remediation technology for contaminated lands .2 Zhou Qixing.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in Chinese)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