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高原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23
作者
林金辉
伊海生
李勇
王成善
彭平安
机构
[1] 成都理工学院测试中心!成都
[2]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所!成都
[3]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有机质成熟度; 沉积环境; 海相油页岩; 中侏罗统; 藏北双湖;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1.02.020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 ,nC15、nC16或nC17为主峰碳 ,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 ,OEP值 0 .93~ 1.0 1,无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分布 ;Pr/Ph值为 0 .77~ 1.5 9,在剖面序列中呈波动分布 ,显示弱植烷优势或姥鲛烷优势 ;藿烷以C30 占优势 ,萜烷相对丰度五环三萜烷 >三环萜烷 >四环萜烷 ;规则甾烷∑ (C2 7+C2 8) >∑C2 9,∑C2 7/∑C2 9值为 0 .79~ 1.2 0 ,在剖面序列中下部C2 7甾烷略占优势 ,上部C2 9甾烷略占优势 ,重排甾烷C2 7/规则甾烷C2 7值为 0 .5 1~ 3 .6 3 ,在剖面序列中具有显著的波动性 ,同时检出了少量孕甾烷和 4 甲基甾烷。有机质母质构成中 ,既有丰富的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 ,可能还有一定比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混合的特点。油页岩处于成熟阶段 ,整个油页岩剖面序列具有一致的热演化程度。剖面中部油页岩具有极高的原始生产力 ,氧化—还原条件也是控制油页岩TOC和沥青“A”含量在剖面垂向变化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87 / 29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对重排甾烷形成的作用 [J].
朱扬明 ;
张春明 ;
张敏 ;
梅博文 ;
金迪威 ;
肖乾华 .
沉积学报, 1997, (04) :105+107+106+108-110
[2]   准噶尔盆地砂岩储集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其意义 [J].
潘长春 ;
杨坚强 .
地球化学, 1997, (05) :82-90
[3]   贵州三都早奥陶世同高组下燕高页岩段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J].
许玩宏 ;
张忠英 ;
沈平 ;
孟仟祥 .
沉积学报, 1997, (03) :74-79
[4]   大港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 [J].
刘洛夫 ;
王春江 ;
陈践发 .
沉积学报, 1997, (03) :80-85
[5]   百色盆地中三叠统生油评价和油源对比 [J].
范善发 ;
周中毅 ;
潘长春 ;
裴存民 ;
韩林林 ;
吴大华 ;
董平 ;
陈长秀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03) :251-260
[6]   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判识古沉积环境 [J].
傅家谟 ;
盛国英 ;
许家友 ;
贾蓉芬 ;
范善发 ;
彭平安 ;
Eglinton ;
G.Gowar ;
A.P. .
地球化学, 1991, (01) :1-12
[7]   论4-甲基甾烷和孕甾烷的成因 [J].
黄第藩 ;
张大江 ;
李晋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9, (03) :8-15
[8]   分子化石指标在中国东部盆地古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J].
李任伟 ;
李哲 ;
王志珍 ;
林大兴 .
沉积学报, 1988, (04) :10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