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贵州遵义中南村黑色岩系黄铁矿的成分标型与成因探讨
被引:31
作者:
佟景贵
李胜荣
肖启云
李祯
闫柏琨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城市学院理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4] 北京
来源:
关键词:
黄铁矿;
化学成分;
黑色岩系;
胶东金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3 [黑色金属];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贵州遵义中南村黑色岩系多元素矿床黄铁矿中的Co、Ni、As、Se、Te、n(S)/n(Fe)、w(Co)/w(Ni)、w(S)/w(Se)、w(Se)/w(Te)等标型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4个胶东热液型金矿的黄铁矿的相应数据进行了对比。通过成分标型分析,并结合黄铁矿的形态、内部结构和同位素特征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此黑色岩系多元素矿床应为海底热水沉积和生物沉积混合成因。该黑色岩系黄铁矿同胶东界河金矿的黄铁矿、胶东金青顶金矿中的黄铁矿、胶东玲珑金矿西山矿区中的黄铁矿和胶东三山岛金矿床中的黄铁矿等热液金矿型黄铁矿在10000×w(Co+Ni)/w(Fe)—10000×w(As+Se+Te)/w(S)—100×(n(S)/n(Fe)-1 8)三角图上的投点明显不同,前者投点甚为分散,后者投点较集中。从成因角度分析认为:后者的物质来自花岗岩,主成矿过程受单一的温度变化范围不大的岩浆热液控制;前者物质来源复杂,受高温阶段的深部循环热水和低温阶段的海水—热水混合流体甚至生物作用的制约。由此可以初步提出以下一般判据:在10000×w(Co+Ni)/w(Fe)—10000×w(As+Se+Te)/w(S)—100×(n(S)/n(Fe)-1 8)三角图上,成因简单的黄铁矿的投点较集中,成因复杂的黄铁矿的投点较分散。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7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