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乌塘鳢血清性类固醇激素含量与性腺发育的关系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6
作者
洪万树
吴秋艳
张其永
机构
[1]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中华乌塘鳢; 性腺发育; 性类固醇激素; 季节变化; 成熟系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了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不同性腺发育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在雌鱼性腺发育过程中,Ⅱ期卵巢个体血清E2的含量最低,Ⅲ期卵巢个体E2的含量开始上升,Ⅳ期卵巢个体E2的含量达到高峰,Ⅴ期卵巢个体E2的含量极显著(p<0.01)下降.在雄鱼性腺发育过程中,Ⅱ期和Ⅲ期精巢个体血清E2的含量都比较低,Ⅳ期精巢个体E2的含量最高,Ⅴ期精巢个体E2的含量下降.雌鱼和雄鱼血清P和T的含量随性腺发育而上升,Ⅴ期卵巢和Ⅴ期精巢个体P和T的含量均达到峰值.雌鱼和雄鱼血清E2、P和T的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高低均依次为6月>10月>3月>1月.
引用
收藏
页码:274 / 27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双棘黄姑鱼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周年变化 [J].
沈卓坤 ;
郑剑辉 ;
陈怀定 ;
赵会宏 .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07, (03) :16-19
[2]   性信息素诱发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产卵的应用研究 [J].
洪万树 ;
张其永 ;
陈仕玺 ;
马细兰 ;
郑微云 .
海洋与湖沼, 2006, (06) :541-547
[3]   中华乌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育苗研究进展 [J].
钟爱华 ;
李明云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269-272
[4]   鱼类芳香化酶活性研究的进展 [J].
洪万树 ;
方永强 .
水产学报, 2000, (03) :285-288
[5]   中华乌塘鳢精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超低温保存 [J].
江世贵 ;
苏天凤 ;
喻达辉 ;
陈竞春 ;
周立新 .
水产学报, 2000, (02) :119-122
[6]   中华乌塘鳢的育苗技术 [J].
李生 ;
肖锦平 ;
佘忠明 ;
彭景书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1999, (01) :48-52
[7]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gs sinesis胚胎发育研究 [J].
阮锦水 ;
吴望星 .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8, (04) :308-313
[8]   中华乌塘鳢网箱养殖技术初探 [J].
任松 ;
李显然 ;
胡礼胜 .
海洋科学, 1998, (02) :11-13
[9]   中华乌塘鳢染色体核型研究 [J].
沈亦平,王孝举,陈晓汉,马文涛,刘汀,张锡元 .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4) :120-122
[10]   大弹涂鱼雌性性腺发育研究 [J].
谢湘筠 ;
张其永 .
台湾海峡, 1990, (03) :217-22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