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地区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和找矿方向研究

被引:121
作者
王登红 [1 ]
陈毓川 [2 ]
陈郑辉 [1 ]
刘善宝 [3 ]
许建祥 [4 ]
张家菁 [5 ]
曾载淋 [4 ]
陈富文 [6 ]
李华芹 [6 ]
郭春丽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
[4] 江西赣南地质调查大队
[5] 江西赣东北地质队
[6] 湖北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南岭; 矿产资源; 潜力评价; 新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7 [区域矿产、矿产分布];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南岭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但近20年来地质找矿与科研工作投入不足,导致南岭地区一些优势矿产储量消耗过快,影响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南岭地区芙蓉锡矿等一批新矿产地和八仙脑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钨矿等一批新矿床类型的发现,充分说明,只要认真开展成矿预测研究,配合地质找矿实践,在南岭地区取得找矿突破的可能性并不亚于西部地区。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加强对南岭地区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加强矿床成矿系列、成矿体系、成矿物质来源及其超常规富集成矿机制、大型超大型矿床与矿集区、常规优势矿产与非优势矿产之间相关关系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与探索,为危机矿山“探边摸底”和新矿产地的发现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82 / 89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南岭西段花山——姑婆山A型花岗质杂岩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J].
朱金初 ;
张佩华 ;
谢才富 ;
张辉 ;
杨策 .
地质学报, 2006, (04) :529-542
[2]   广东三水盆地西缘横江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及新生代找铜前景 [J].
王登红 ;
陈毓川 ;
李杰维 ;
魏琳 ;
李晓焰 ;
李纯杰 .
矿床地质, 2006, (01) :10-16
[3]   2005年钨矿产开发及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与对策 [J].
祝修盛 .
中国钨业, 2005, (03) :6-10
[4]   湖南芙蓉锡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J].
王登红 ;
陈毓川 ;
李华芹 ;
陈正宏 ;
余金杰 ;
路远发 ;
李寄嵎 .
地质通报, 2003, (01) :50-56
[5]  
《中国矿床发现史·浙江卷》编委会[编].中国矿床发现史[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