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抽穗期遗传研究 Ⅱ、抽穗期基因互作的遗传

被引:18
作者
蔡俊迈
周元昌
李维明
机构
[1] 福建农学院农学系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抽穗期; 遗传; 基因互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2个早籼不育系 V20A、珍鼎28A 及其保持系,早籼恢复系 IR30,美国早籼品种兰贝利为亲本,配制6个组合的 F1及其 F2、BC 和 TPC(Three Parent Cross,三亲本杂交).研究发现;4个组合 F1抽穗期表现为非感光早抽穗的无互作类型;另2个组合 V20A/IR30F1和 V20A/兰贝利Fl为感光迟抽穗的互作类型,其后代分离均为 F2 37早(无互作):27迟(互作),B1C 3早:1迟,B2 C1早:1迟.分析表明控制这些亲本抽穗期的主基因差异可能有3对:Aa、Bb 和 Cc.当 A、B 和 C 同时存在(A—B—C—)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植株表现感光迟抽穗.当这3种显性基因不同时存在或都不存在时,植株表现非感光早抽穗。6个亲本的4种核基因型暂定为:V20A(B):aabb CC.珍鼎28A(B):AAbbcc,IR30:AABBcc,兰贝利:AABBcc。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response to day length in rice[J] . P. Ganashan,W. J. Whittington.Euphytica . 1976 (1)
[2]  
Component analysis of duration from seeding to heading in rice by the basic vegetative phase and the photoperiod-sensitive phase[J] . Te-Tzu Chang,Cheng-Chang Li,Benito S. Vergara.Euphytica . 1969 (1)
[3]  
Genetics of photoperiod sensitivity in rice[J] . M. Fernando Chandraratna.Journal of Genetics . 195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