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中国改造国民性的社会思潮

被引:20
作者
陈高原
机构
[1] 新华社香港分社
关键词
改造国民性; 革命派; 国民性格; 劣根性; 奴性; 封建社会; 封建制社会; 国民精神; 改良派; 梁启超; 社会思潮; 近代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中国人关于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萌芽于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酿成颇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下文简称为“思潮”),并得以长期延续和发展。本文所要探讨的,是该思潮在五四以前产生与初步发展的状况及其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力求从中得出某些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2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 [J].
庞朴 .
中国社会科学, 1986, (05) :81-98
[2]  
劝学篇[M] [日]福泽渝吉 著;群力 译 商务印书馆 1984,
[3]  
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社会学史[M] [苏]科恩 主编;梁逸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 人民出版社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