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8
作者
吴先华
齐相贞
不详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3] 江苏南京
关键词
耕地; 建设用地; 转化; 交易成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1 [耕地管理与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江苏省建设占用耕地现象越来越严重,耕地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该文利用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及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初步探讨了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内在机制。边际产出的差距是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直接动力,目前存在的一些制度和政策降低了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交易成本,外资的涌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除了资本的限制。根据其转化的内在机制提出如下建议:1)把耕地减少上升到社会问题的高度来认识;2)改变当前的征地方式;3)把耕地保护纳入政绩考核的范围;4)提高农业的产出。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机制研究 [J].
陈浮 ;
陈刚 ;
包浩生 ;
彭补拙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3) :204-210
[2]   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J].
杨桂山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2) :121-127
[3]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地理学报, 2000, (02) :151-160
[4]   北京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研究 [J].
顾朝林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07-312
[5]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人类驱动机制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J].
张惠远 ;
赵昕奕 ;
蔡运龙 ;
殷静 .
地理研究, 1999, (02) :25-31
[6]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与创新 [J].
谢茹 .
江西社会科学, 1998, (10) :16-19
[7]  
制度经济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贺卫, 2003
[8]  
现代西方经济学[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薛治龙编著, 2003
[9]  
非线性科学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M]. 气象出版社 , 林振山, 2003
[10]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研究[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叶剑平等编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