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岩溶石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初探

被引:7
作者
张竹如
李明琴
李燕
朱克亮
机构
[1] 贵州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贵州省; 岩溶石漠化; 碳酸盐岩组合; 地下水埋深; 岩溶地貌类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5 [岩溶(喀斯特)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贵州麻山地区、北盘江峡谷区、安顺地区石漠化现状的调查,从碳酸盐类岩石组合、沉积相、水文地质和地貌条件分析,认为:厚层、质纯的碳酸盐类岩石连续沉积累计厚度大的地区,易发生石漠,是其形成的物质基础;在贵州高原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的斜坡上,“乌江期”地貌发育形成的峰丛峡谷、峰丛洼地中,内外自然营力作用是石漠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河流溯源侵蚀尚未进入的分水岭上,残丘溶原、峰林盆地中,为岩溶生态良好区,但因不合理的人文开发诱发石漠。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贵州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初步研究——贵阳黔灵山的启示 [J].
张竹如 ;
李燕 ;
王林均 ;
陈强 ;
陈黎明 .
中国岩溶, 2001, (04) :65-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