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工艺特征

被引:11
作者
蒋轶锋 [1 ]
朱润晔 [1 ]
郑建军 [2 ]
王宝贞 [3 ]
陈建孟 [1 ]
机构
[1]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2] 浙江工商大学环保设计研究院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亚硝酸盐; 电子受体; 聚磷菌; 聚糖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3.1 [技术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采用序批式污泥培养方式,探讨了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工艺特征.结果表明,通过逐步增加进水中NO2-浓度并取代NO3-,可有效驯化反硝化聚磷菌(DPAO)对较高浓度NO2-(以N计,30mg/L)的有效利用.DPAO可根据电子受体的变化作出动态响应,进而影响系统的除磷效能.在NO3-条件下,系统中存在2类DPAO:DPAO35(以NO2-或NO3-为电子受体)和DPAO5(以NO3-为电子受体);作为系统的优势功能菌,DPAO占总VSS的40%~61%.随着进水中NO3-的减少和NO2-的增加,DPAO5被缓慢淘洗出系统,DPAO比例减少为28%~41%,同时引起聚糖菌(GAO)比例从31%~52%升至54%~67%,而除磷效率从84%降至66%.化学计量学显示厌氧ΔGly/ΔHAc和好氧ΔGly/ΔPHA比值(C/C)分别由0.53和0.43升至0.78和0.51.
引用
收藏
页码:1094 / 109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短程反硝化除磷工艺特征及运行效能研究[D]. 蒋轶锋.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2]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1997
[3]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activated sludge performing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in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J].
Jeon, CO ;
Lee, DS ;
Park, JM .
WATER RESEARCH, 2003, 37 (09) :2195-2205
[4]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cetate-degrading sludge without intracellular accumulation of polyphosphate and glycogen [J].
Fang, HHP ;
Zhang, T ;
Liu, Y .
WATER RESEARCH, 2002, 36 (13) :3211-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