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和地点对青贮玉米杂交种生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26
作者
张秋芝 [1 ]
潘金豹 [1 ]
郝玉兰 [1 ]
南张杰 [1 ]
吴金锁 [2 ]
冯卫华 [2 ]
机构
[1] 北京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
[2] 北京市延庆县种子管理站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生物产量; 种植密度;
D O I
10.13473/j.cnki.issn.1002-3186.2006.03.005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548 [其他饲料作物];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503 ; 0909 ;
摘要
对中北410等5个国审青贮玉米杂交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生物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奥玉5102、中北410和雅玉8无显著差异,但极显著高于农大108和辽625;(2)不同地点对青贮玉米杂交种的生物产量影响很大;(3)不同密度对生物产量影响较大,较高的种植密度可以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4)在生物产量方面,品种与地点存在互作;品种与密度只在通州存在互作;密度与地点无互作。综合分析供试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笔者认为,中北410丰产性、适应性较好,适合在北京地区大面积推广,每公顷适宜种植密度为6.75×104株。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我国青贮玉米育种的策略与目标 [J].
潘金豹 ;
张秋芝 ;
郝玉兰 ;
石德权 .
玉米科学, 2002, (04) :3-4
[2]   青贮玉米的类型与评价标准 [J].
潘金豹 ;
张秋芝 ;
郝玉兰 ;
南张杰 .
北京农业, 2002, (11)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