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耕人为土某些氧化还原形态特征的微结构和形成机理

被引:15
作者
张甘霖
龚子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水耕人为土; 氧化还原形态特征; 微形态; 形成机理; 自组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4 [土壤结构];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结合微形态观察和特征微区化学成分的电子能谱测定,对水耕人为土几种典型的氧化还原形态特征的结构进行了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它们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根孔/裂隙淀积铁质胶膜形成于还原亚铁离子在根孔或裂隙面的氧化富集,该过程是Fe2+吸附于铝硅酸盐粘粒表面被氧化;根际铁质同心圆的形成涉及反应—转移—反馈的自组织过程,导致条带状富铁与贫铁区域的形成;淋失胶膜可分为铁锰淋失胶膜和粘粒淋失膜(淋余膜),二者在微结构和化学成分上有明显不同,后者不仅铁锰的淋失更甚,而且伴随铝硅酸盐粘粒的分解。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M]. 科学出版社 , 龚子同等著, 1999
[2]  
中国水稻土[M]. 科学出版社 , 李庆逵主编, 1992
[3]  
水稻土的物理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于天仁 著,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