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盆地的层序和沉积充填结构及过程响应

被引:88
作者
林畅松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层序结构; 成因沉积类型; 控制因素; 沉积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9.05.008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P539.2 [层序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3 ;
摘要
现代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发展,把沉积过程纳入到地质演化的时空框架中并与地球的多旋回或节律演化结合研究,形成了一套带有革命性的、在等时地层格架中研究沉积作用的新方法,成为了油气资源等沉积矿产预测勘探的重要工具。沉积盆地的沉积充填可划分出与各级沉积旋回相对应的层序地层单元。追踪对比由不整合面或不整合面及其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高级别层序地层单元建立的区域性等时地层格架,对盆地构造古地理再造和油气勘探战略性研究至关重要;追踪四、五级等低级别层序地层单元和体系域建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可为重点区域或区带的沉积体系和储集体的沉积构成和分布等的解剖提供精细的地层对比基础。依据沉积基准面的变化,从层序内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中可划分出正常水退沉积、强制性水退沉积、水进沉积及垂向加积等成因沉积类型。海相或湖相盆地中三级层序地层单元内均可较好地划分出低位、水进、高位及下降体系域。盆地构造作用、气候变化、海、湖平面升降过程对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及沉积响应研究,一直是层序地层学或沉积地质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沉积盆地的层序地层序列演化是盆地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总体响应。层序地层学把盆地古构造、古地理的变迁纳入到统一的地球演化系统中研究,形成了与区域地球演化史或盆地动力学演化相结合的重要研究领域。多旋回盆地或叠合盆地中多期次的构造变革导致了多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所分隔的多个构造层序的叠加。注重构造—层序地层的结合分析,揭示盆地的层序地层序列与多期盆地构造作用的成因联系,是构造活动盆地或大型叠合盆地沉积地质演化和油气聚集规律研究的关键。盆地构造作用,如前陆盆地多期次的逆冲挠曲沉降和回弹隆起的构造作用、多幕裂陷过程、多期构造反转等与重要不整合及区域性沉积旋回或层序的形成密切相关;而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或湖平面变化是控制高频沉积旋回或低级别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在构造活动盆地中,构造坡折带对沉积体系域和沉积相的发育分布具重要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49 / 86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沉积盆地的构造地层分析——以中国构造活动盆地研究为例 [J].
林畅松 .
现代地质, 2006, (02) :185-194
[2]   构造活动盆地的层序地层与构造地层分析——以中国中、新生代构造活动湖盆分析为例 [J].
林畅松 ;
刘景彦 ;
张英志 ;
胡博 .
地学前缘, 2005, (04) :365-374
[3]  
Depositional sequence architecture and filling response model of the Cretaceous in the Kuqa depression,the Tarim basin[J]. LIN Changsong1, WANG Qinghua2, XIAO Jianxin1, WANG Guolin2, LIU Jingyan1 & JI Yunlong1 1. The Laboratory Center of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2. The Institute of the Tarim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Korla 841000,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4(S2)
[4]  
The control of syndepositional faulting on the Eogene sedimentary basin fills of the Dongying and Zhanhua sags, Bohai Bay Basin[J]. LIN Changsong1, ZHENG Herong2, REN Jianye1, LIU Jingyan1 & Qiu Yigang1 1. Department of Energy Ge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2.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Institute, Sino-Petroleum and Chemistry Cooperation, Beijing 100083,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4(09)
[5]   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建立沉积相和储层规模的等时地层格架 [J].
林畅松 ;
刘景彦 ;
刘丽军 ;
张韬 ;
李喜臣 .
现代地质, 2002, (03) :276-281
[6]  
Cambrian-Ordovician sequence stratigraphy on the northern Tarim Platform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Yangtze Platform and North China Platform[J]. 于炳松 ,陈建强 ,林畅松.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1(04)
[7]   “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 [J].
林畅松 ;
潘元林 ;
肖建新 ;
孔凡仙 ;
刘景彦 ;
郑和荣 .
地球科学, 2000, (03) :260-266
[8]   二维沉积层序计算机模拟研究 [J].
林畅松 ;
解习农 ;
张燕梅 ;
刘景彦 .
沉积学报, 1998, (02) :68-73
[9]   华北地台中寒武统张夏组上部高频层序研究 [J].
陈建强 ;
史晓颖 ;
张国仁 ;
梅仕龙 ;
胡明花 .
地层学杂志, 1998, (02) :30-36
[10]  
中国层序地层研究[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王鸿祯等[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