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西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盐渍化效应研究

被引:10
作者
李晓军
李取生
刘长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关键词
农田; 草地; 碱斑地; 含水量; 含盐量;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05.05.004
中图分类号
S156.4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2003年6月10月选择农田、草地和碱斑地作为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对0~120 cm土层水盐时空动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农田和草地土壤剖面含水量都有“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但是在8月中旬之前农田含水量高于草地,而碱斑地含水量的变化呈“U”型。三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剖面含盐量的变化趋势与含水量相反;土壤剖面6月7日含盐量最大,10月17日最小;农田和碱斑地土壤剖面各层含盐量在8月8日开始上升,而草地在7月7日已开始上升;从垂直剖面看,农田各个时刻土壤含盐量都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上升,碱斑地则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草地在各个时刻土壤剖面含盐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型,在土壤剖面有峰存在。采样期内,草地有良好的蓄水作用,而农田土壤剖面含盐量下降幅度最大,水分、盐分在土壤剖面运移剧烈。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天津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特征 [J].
王学军 ;
任丽然 ;
戴永宁 ;
陈静 ;
朴秀英 ;
陶澍 .
地理研究, 2003, (03) :360-366
[2]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影响 [J].
邓晓保 ;
邹寿青 ;
付先惠 ;
姚天全 ;
盛才余 ;
白智林 .
生态学报, 2003, (01) :130-138
[3]   土地覆盖变化对高山草甸土壤特性的影响 [J].
王根绪 ;
程国栋 ;
沈永平 ;
钱鞠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2, (23) :1771-1777
[4]   鹤山几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碳储量研究 [J].
李跃林 ;
彭少麟 ;
赵平 ;
任海 ;
李志安 .
山地学报, 2002, (05) :548-552
[5]   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改良研究 [J].
赵兰坡 ;
王宇 ;
马晶 ;
李春林 ;
郄瑞卿 ;
韩兴 .
土壤通报, 2001, (S1) :91-96
[6]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山地土壤团粒结构的影响 [J].
李阳兵 ;
谢德体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4) :122-125
[7]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养分流失研究 [J].
孟庆华 ;
杨林章 .
生态学报, 2000, (06) :1028-1033
[8]   松嫩平原西部土地盐碱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J].
李秀军 .
地理科学, 2000, (01) :51-55
[9]   作物生长条件下农田水盐运移模型 [J].
张展羽 ;
郭相平 ;
乔保雨 ;
苏杰 .
农业工程学报, 1999, (02) :75-79
[10]   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J].
杨武德 ;
王兆骞 ;
眭国平 ;
陈宝林 ;
徐锴 ;
张克中 ;
边卓平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2) :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