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陆面模式NCAR/CLM3.5的东北区域生长季地表干湿状况时空分布特征模拟研究

被引:8
作者
涂钢 [1 ,2 ]
刘波 [2 ,3 ]
王淑瑜 [2 ,4 ]
机构
[1]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开放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3] 国家气候中心
[4]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地表干湿; 陆面模式; 地表水分盈余;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2.06.015
中图分类号
P426.1 [湿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东北地区地面102站56 a(1951~2006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驱动NCAR陆面模式CLM 3.5,模拟东北地区生长季地表水分盈余量(Surface Water Surplus,SWS),探讨和分析了东北地区生长季1951~2006年地表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71~2000年平均东北地区生长季SWS反映的地表干湿状况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异,全区SWS为100~800 mm;中、西部为SWS低值区,属半干旱、半湿润区;东、南、北部为相对高值区,属湿润、半湿润区。生长季地表干湿状况存在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化;56 a来,东北地区生长季SWS呈线性减少趋势,即地表变干,SWS空间分布的年代际变化,同样表现为变干趋势,尤其2000~2006年是地表变干最为显著的时期,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地表干旱化趋势增强。分析表明地表干湿状况是下垫面与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地表干湿状况需要综合考虑水分收支项。
引用
收藏
页码:746 / 7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区域土壤湿度变化的时空特征模拟研究 [J].
李明星 ;
马柱国 ;
牛国跃 .
科学通报, 2011, 56 (16) :1288-1300
[2]   CLM3.0对中国区域陆面过程的模拟试验及评估Ⅰ:土壤温度 [J].
陈海山 ;
熊明明 ;
沙文钰 .
气象科学, 2010, 30 (05) :621-630
[3]   中国不同干湿区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发之间关系的研究 [J].
刘波 ;
肖子牛 ;
马柱国 .
高原气象 , 2010, (03) :629-636
[4]   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近地层湍流通量特征分析 [J].
涂钢 ;
刘辉志 ;
董文杰 .
大气科学, 2009, 33 (04) :719-725
[5]  
陆面过程模式CoLM和NCARCLM3·0对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陆气相互作用的模拟 Ⅰ.不同模式模拟结果的初步分析[J]. 宋耀明,郭维栋,张耀存,陈永立.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03)
[6]   中国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研究的进展与前瞻 [J].
李新 ;
黄春林 ;
车涛 ;
晋锐 ;
王书功 ;
王介民 ;
高峰 ;
张述文 ;
邱崇践 ;
王澄海 .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02) :163-173
[7]   吉林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J].
廉毅 ;
高枞亭 ;
沈柏竹 ;
任红玲 ;
唐晓玲 ;
刘玉英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1) :46-49
[8]   东北气候和生态过渡区近50年来降水和温度概率分布特征变化 [J].
张耀存 ;
张录军 .
地理科学, 2005, (05) :51-56
[9]   通用陆面模式CLM在东亚不同典型下垫面的验证试验 [J].
刘少锋 ;
林朝晖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3) :406-421
[10]   近代中国北方干湿变化趋势的多时段特征 [J].
马柱国 ;
黄刚 ;
甘文强 ;
陈明林 .
大气科学, 2005, (05) :67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