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北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榴辉岩的分布与变质温压条件

被引:29
作者
刘贻灿
徐树桐
李曙光
陈冠宝
江来利
周存亭
吴维平
机构
[1]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3]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合肥
[4] 不详
关键词
榴辉岩; 变质温压条件; 超高压变质作用; 镁铁-超镁质岩带; 大别山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别山北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的榴辉岩主要有两种产状,一是产于变形较强(面理化)的橄榄岩中,另一种是产于片麻岩中。其中,绿辉石中硬玉端元组分大多为Jd=20mol%~52mol%。产于橄榄岩和片麻岩中榴辉岩的石榴子石成分分别相当于Coleman的B型和C型榴辉岩。石榴子石成分特征及钠质单斜辉石中石英针状出溶体的出现表明,本区榴辉岩早期可能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且至少经历了3个变质阶段,即:①榴辉岩相峰期变质阶段,主要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蓝晶石+石英(或柯石英假象?),p≥2.5GPa、t=595~874℃;②高压麻粒岩相变质阶段,主要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子石+透辉石+紫苏辉石+钛铁矿+尖晶石+斜长石等,p=1.1~1.37GPa、t=817~909℃;③角闪岩相变质阶段,主要矿物共生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磁铁矿等,p=0.5~0.6GPa、t=500~600℃。该区榴辉岩独特的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表明榴辉岩在折返初期并未能上升到中上地壳,而处于下地壳,它与南部超高压变质岩有不同的p-t演化史,即在榴辉岩相峰期变质之后经历了近等温减压(或稍升温减压)和降温减压变质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95+437 +43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